因债台高筑,刚刚放弃历时5年的并购计划的舍弗勒集团问责高管,舍弗勒CEO Juergen M. Geissinger下课,舍弗勒原CFO Klaus Rosenfeld暂代CEO职务。
据彭博社报道,Juergen M. Geissinger将离开舍弗勒集团。舍弗勒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公司已经与Juergen M. Geissinger达成一致,提前1年解除双方合同。
目前,舍弗勒集团深陷债务泥沼,高额债务源起一项收购计划。
2008年,舍弗勒集团突然宣布收购大陆集团。大陆集团是德国运输行业制造商、世界第四大轮胎制造商,产品除了轮胎还包括制动系统、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发动机喷射系统、转速表及其他汽车和和运输零部件。
其时,大陆集团的体量是舍弗勒集团的3倍,但舍弗勒集团凭借美林集团、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和德国安联保险公司旗下的德盛银行(Dresdner Bank)的支持,试图通过收购大陆集团成为德国汽车零部件的翘楚,若该项收购计划成功,将是德国零部件发展史上最大的并购案。
此项收购引起了欧盟反垄断部门的关注并就此进行了反垄断调查,最终欧盟认定舍弗勒的收购计划不涉嫌垄断,为舍弗勒收购大陆集团打开了政策大门,也最终开启了潘多拉魔盒。舍弗勒集团以每股75欧元的报价收购大陆轮胎公司股东手里剩余的82.41%股份,投资超过100亿欧元。为了使收购顺利进行,舍弗勒集团与大陆集团签署了《投资者协议》,舍弗勒承诺在合同生效的4年内持有的大陆集团股份不超过49.99%,剩余部分由第三方银行监管。
为了在不违约的前提下减轻资金压力、快速控制大陆集团,舍弗勒集团开始寻找战略投资者收购监管部分的股份,但随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在银行逼债和找不到新投资人分担收购成本的情况下,舍弗勒的债台越来越高,最终不得不向国家提出救援申请。舍弗勒家族甚至准备剥离和出售部分私人资产用于向债权银行偿债。
但相对舍弗勒的巨额债务,这只是杯水车薪。2012年,舍弗勒被迫抛售大陆集团10.4%的股份,变现15亿欧元偿债。今年5月,舍弗勒正式宣布放弃对大陆集团的收购计划,随后,舍弗勒再次抛售大陆集团4%的股份变现偿债。目前,舍弗勒的债务仍高达90亿欧元。
今年上半年,舍弗勒营业收入为56.14亿欧元,同比下降0.7%,净利润为5.61亿欧元,单纯依赖利润偿债难以在短期内达成,通过资本运作偿债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课题。显然,Klaus Rosenfeld暂代CEO职务更符合舍弗勒目前的状况。Klaus Rosenfeld之前曾在德累斯顿银行(Dresdner Bank)担任CFO职务,于2009年被任命为舍弗勒CFO。舍弗勒集团并未宣布何时正式任命CEO。
“今天领导层所作出的变动,为我们对舍弗勒集团及其领导层在未来进行重新定位铺平了道路,我们将借助于必要的投资,继续坚持我们的增长路径。”舍弗勒董事长Georg F. W. Schaeffler针对此次人事变动对外表示。
“在双方没有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实施企业并购,会将股价炒高增加并购成本,舍弗勒并购大陆集团本身就是以小吃大,企业实力不足,依赖的就是银行和财团,这又会增加额外的利息成本,在市场利好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收购偿债尚有可能,但是舍弗勒对于市场前景和经济大势的预测显然有误,金融危机的爆发,已经注定了这次并购案的失败。舍弗勒太希望得到大陆集团了,舍弗勒对达成目标的渴望让它忽略了所有负面的信息,这种冒险最终导致了舍弗勒和Juergen M. Geissinger的悲剧。”汽车评论员张志勇表示,“这个案例,对于在海外并购中缺乏经验却饱含热情的中国企业是一个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典型案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