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 & 财经
-
长寿时代,做自己人生的CFO
2024-02-20
-
博德维独创新品 - “全透明气膜体育馆”亮
2021-05-20
-
斯凯奇GOWALK以旧换新活动登陆六城,百店联
2021-05-18
-
地球日|百事公司“与蓝同行”携手零售业巨
2021-04-22
-
致力保护环境 盖璞集团将全面淘汰一次性塑
2021-04-22
股权结构是否科学、合理,事关企业的前途,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尤其如此。创始人之间怎么划分股权?寻求资源时怎么把握股权?退出机制如何设置?在央视财经频道近日播出的《实战商学院》中,朋友印象和乂学教育的创始人栗浩洋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分享了他的看法。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金永生、知识分子CEO纪中展、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等嘉宾导师也参与了该期节目录制。 创始人分配要公平但不均等 不合理的创始人股权分配是极大的隐患,已有很多前车之鉴。比如海底捞的张勇和施永宏两对夫妇,每人25%的股权,看起来很“公平均等”,但一方面,未必每个创始人后续的付出和投入都是均等的,却享受同样的股权和福利,不利于创始团队的内部稳定 ;另一方面,在寻求融资时,也容易让投资人觉得企业内部缺乏一个有绝对话语权的人 ,在决策上可能会出现争端。 在栗浩洋看来,初创公司的股权设计,要根据合伙人的能力和主导性去进行偏向性的分配 ,比如两个人“四六”分,主要由一个人来做决策权,或者三个人的时候,采用“五三二”,50%、30%、20%的模式。 他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分析:“我自己十几年前的创业就是采用的“五三二”模式,后来效果都不错。乂学教育人工智能公司曾遇到一个情况,股权设计的时候,我的股份只比我的合伙人多了百分之五个点,又拿出了百分之五六十给团队的其他人,导致股权非常分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了一个独特的设计,虽然我只有25%的收益权的股份,但是我的表决权占了投资人投资之前的100%。”股份和表决权占比分别设计,这也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模式。 寻求资源但不放弃掌控权 朋友印象社交APP自创建一年以来,已获得腾讯和软银的联合投资。栗浩洋谈到,在向投资人争取股权时,一定要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为了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而非个人利益最大化去争取,后者是投资人非常反感的。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还有一个很容易踩的雷区是,一开始自视甚微,只要有人肯给资源就像抓救命稻草一样,不惜给出过多的股权。而且最开始公司估值不高,也许会觉得给出5%甚至15%也不算多,但企业真正成长起来之后,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股权,不管是融资需要稀释,还是管理层需要给股权,随着企业的价值越来越大,最初的“慷慨”成了以后的尴尬痛点。一旦创始团队在几轮融资后股权被大大稀释,陷入失去决策权的境地,整个企业的走向都难以把控。 节目现场,栗浩洋与知识分子CEO纪中展在节目现场分别扮演投资人和创始人的角色,演示了“创业团队向投资人争取股权”过程中的艰难博弈: 栗:你的公司业绩在行业里已是第一,但第二名跟你们咬得很紧,一旦经历一个大的融资很快就会超过你们。所以这一轮我还是建议,多拿点钱,不要太在意股权的稀释。 纪:但到C轮整个团队的执行力是更重要的,第一,我希望你能够把投票权更多得放在我这里,我们也跟前几轮的投资人谈过,比如说现在我有35%的股权,但有75%的投票权。第二,设定好一个结构,当我们业绩达到一定量的时候,能不能就是你送一些股份给我们。 栗:我担心对赌会让你的业务动作去变形,另外你的前期投资人相对来说估值比较低,所以让渡了你的一些表决权,但我们这次估值非常高,而且两个亿又是非常大的一笔资金,还是希望这个投票权在我们手里。 纪:您买我一部分老股,然后这些钱我去把A轮和天使轮的股份收一些,缓解他们变现的压力,其他部分去投入新的做增发。 栗:可这样企业的发展资金就少了。 纪:两个都重要,你也不希望一段时间后团队不稳定,我不仅仅是要表决权,而是能让管理团队有更多的股权。 栗:我们可以做一个相对中长期的对赌,比如说三年,你的公司增值超过十倍以上的估值,给7个点,不同的增值倍数对应不同股权让渡,设置一个阶梯。 纪:可以统一开个会督促老股东对这个决议的执行,设置好业绩激励机制,确保再有一轮融资时,我们团队还能有六到七个点的补充。 栗:我可以帮助你去跟你的老股东沟通,在理解和兑现他们利益的基础上,让他们给出管理团队更多的一些让步。” 创始人和投资人都希望尽可能有更多投票权,而投资人手握资金,通过“与竞品拉开距离”“估值高、资金多”等资源的诱惑力,争取更多投票权;而创始人尝试用“减少股权保证决定权”“新融资购买老股”“业绩对赌”等方式保证创始团队的股份和自己对公司的掌控,最终结果是通过中长期业绩对赌,设置股权让渡的阶梯机制,同时在保证老股东利益的基础上,使其给出管理团队更多的让步。 由此得知,股权设计应当注重在新老投资人之间取得一个较好的平衡,始终把创始人和投资人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是较为合适的方法。 股权是广纳人才的筹码 最后万万不能忽视的一点是退出机制的完善。增强员工稳定性的同时,也要留好后路。栗浩洋是按照分阶段行权 的方法,并且借鉴了阿里巴巴的模式。“作为一个员工,如果在你的公司工作不足一年,可能都还没有融入和学会你公司运转的模式,还没开始奉献就离开了,其实对这个公司对他自己都是不负责的,那他连第一年四分之一的期权也没有。” 在用股权引进人才的问题上,栗浩洋认为股权是一个很重要的筹码,其中期权池的设计必须重视。舍得给,这是招揽人才的诚意,也避免制约重要项目的推进 。栗浩洋说:“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拿出 10%-20% 给期权池都很正常 。我的两家创业公司(朋友印象和乂学教育)都是预留了15%作为期权池。同时,我们跟投资人承诺,如果需要,我们可以把期权池扩大到20%-25%。把企业做大做强,做成百亿市值才是最重要的,而即使你占1%,也足够你人生的财务自由了。” · 股权设计本质上是一个“分蛋糕”的规则,不断探求一个最合理的分配机制,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下去。 |
2024-02-20
2021-05-20
2021-05-18
2021-04-22
2021-04-22
© 2012-2019 深圳尚易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Powered by Ceoim !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