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 & 财经
-
长寿时代,做自己人生的CFO
2024-02-20
-
博德维独创新品 - “全透明气膜体育馆”亮
2021-05-20
-
斯凯奇GOWALK以旧换新活动登陆六城,百店联
2021-05-18
-
地球日|百事公司“与蓝同行”携手零售业巨
2021-04-22
-
致力保护环境 盖璞集团将全面淘汰一次性塑
2021-04-22
2021年11月22日至24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1年会成功举办。这是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自2009年起连续第13次年会,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举办的第2次以线上形式为主的年会。 本次年会设置2场主论坛和12场平行论坛,100多名嘉宾围绕“迈上新征程的中国基金会”主题进行了交流碰撞,为行业奉上了一场年度思想盛宴。本次年会吸引近4000人直接报名,各线上直播平台的全网浏览量累计近200万人次;数十家枢纽机构及基金会自发组织了形式多样的集体观会活动。在为期三天的年会中,关心公益慈善的各界人士共话一堂、共襄盛举。 整场年会对新征程上的重大议题、行业发展的热点话题、垂直领域的重点议题、基金会的日常命题等内容进行了丰富而全面的展现、剖析和总结。内容涵盖宏观、中观和微观,议题设置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对内廓清迷雾,探明了基金会在新征程上的方向;对外破壁出圈,为行业凝聚更加广泛的力量。 开宗明义,解读新征程上的重大议题 身处大时代,迈上新征程。2021年,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三农工作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重大核心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站在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高屋建瓴地指出“走向共同富裕,需要共享机制”,既包括法定社会保障的强制共享机制,也包括第三次分配的自愿共享机制。 通过对五个基本事实的诠释,郑功成提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必须要走出自己有特色的新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之路,绝对不是一个空洞的政治话语表达,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的概念,是决定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理念与根本指导。”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郁建兴认为,第三次分配是由社会机制驱动的。从主体上看,第三次分配的主体是所有社会力量,并不仅仅是指财富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个体或者家族;从内容上看,第三次分配也不仅仅是财富分配,还包括时间、技能、知识等志愿服务。需要注意的是“第三次分配作用的限度”,第三次分配的作用不宜被过度夸大。 浙江大学教授苗青提到,慈善事业的每一次放量,关联度最大的因素都是重大事件的发生,第三次分配等制度安排并不一定对慈善事业形成足够的影响,需要在放大慈善价值、补齐捐赠短板、撬动商业向善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第三次分配。 “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平行论坛在福州举办。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认为,在从完成脱贫攻坚走向实现共同富裕的新的历史阶段,乡村振兴是一个重要的抓手。乡村振兴必须和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通过土地制度改革等消除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在“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平行论坛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指出,农村发展和农民富裕是乡村的根本问题,富裕起来的农民需要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集体经济可以打通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不久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开幕致辞中,鼓励基金会行业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探索出更多慈善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模式。 跨界联合,培育破土而出的行业生态 回应行业发展的共同需求,联合解决行业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需要将视野从基金会业态转向范围更大、主体更多元的生态环境。 《聚力共生,协同创新: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13年实践之路》研究报告。 近年来,基础设施类机构对行业整体支撑的价值不断体现。“公益慈善基础设施2.0:聚焦关键点位 加速构建生态”平行论坛发布了《聚力共生,协同创新: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13年实践之路》研究报告,报告从本土基金会行业平台的实践切入,总结了基金会论坛13年来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艳妮强调,支持公益慈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耐心,要看到任务的长期性。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表示,腾讯公益平台经过14年的发展,未来将在推动公益生态上发力。除了加大平台对社会组织和中小爱心企业的服务力度,腾讯基金会还将尝试通过公益创投,支持行业中介组织发展,以及更多战略性资助等方式,推动公益组织生态的发展。 烟台市希望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孙传彬谈到了“区域性基金会”在公益生态构建的作用与挑战。他提到,区域性基金会要想实现更大的影响力,就必须承担起推动区域公益生态建设的使命,将区域内的公益资源联结起来。 基金会论坛长期致力于参与和支持区域公益生态建设,首届山东基金会发展论坛暨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山东峰会将于11月25日至26日举办,推动山东本土活跃基金会与社会组织的联合联动、共商共议、共建共享。 “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政府、市场与社会”平行论坛在苏州举办。 招商局慈善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李文荟分享了处在公益链条中上游的基金会,如何支持行业伙伴们更有力量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她认为,支持合作伙伴成长,需要基金会自身有能力抓取合作伙伴的核心能力和解决方案,支持对方实现项目模式和技术的积累。 除了上游资源方,构建完善的生态还需要民间公益组织转变观念。安徽益和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蒋倩在年会观察中提到,专业性是民间公益组织的立身之本,在深入研究社会问题,服务弱势群体的同时,还应该保持优势视角,为服务对象赋能。 资助者圆桌论坛副秘书长张帆站在第三方的视角观察到,中国基金会的资助行为,要比感知到的多。以往认为很难做资助的公募基金会、企业基金会、资金规模小的基金会,都探索出了适合自身特点的资助方式,资助行为日益多样化。 “共话公益人才发展十年:破迷思看真问题,拓视野寻新解法”平行论坛在上海举办。 公益人才发展是本次年会上的一个火爆话题。在“共话公益人才发展十年:破迷思看真问题,拓视野寻新解法”平行论坛上,开场视频用不同方言吐槽了公益行业人才发展的现状,引发了很多公益人的共鸣。在多位嘉宾的交流探讨中,行业人才发展的真问题得到呈现,支持行业人才发展的方法路径愈加清晰。 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项先冬在年会观察中表示,公益人才发展最需要突破的短板是公益人的基础素养,商业领域的培训学习可以成为支持公益人才发展的加速器。 “影响力规模化:从产品视角到系统视角”平行论坛在北京举办。 另外,公益组织在数字化上的探索与经验,从系统视角实现影响力规模化,从月捐启动到可持续增长,基金会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定位等行业发展相关的关键议题,也在平行论坛上得到了充分讨论和交流。 先行先试,探索满足社会需求的新方案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基金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在共同富裕、气候变化、乡村振兴、女性经济赋能、儿童心理健康、残障包容就业、抗疫救灾等领域,积极响应政策指导方向,发现和满足社会需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杭州举办的“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善力量”平行论坛,发布《共同富裕背景下的财富管理与传承》白皮书。 “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善力量”平行论坛的举办,旨在展现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浙江慈善的力量。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介绍了浙江从古至今在慈善领域的先行探索。浙江省政协常委隗斌贤围绕浙善力量如何赋能聚力共同富裕展开详细阐释。该场平行论坛同时首发了《公益慈善实务操作指引》和《共同富裕背景下的财富管理与传承》两本白皮书。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孙莉莉在闭幕主论坛分享了阿拉善SEE近期参与联合国有关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会议的工作,从中可以看出,民间环保公益组织参与到了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联动中,多方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纵横合力正在加快形成。 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钟声强调了开放在共同解决社会问题中的重要性。在抗击疫情、驰援河南洪灾等事件中,深圳市慈善会与湖北省慈善总会、武汉市慈善总会、河南省慈善总会等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了捐赠项目的落地。 “乡村女性经济赋能的公益探索与实践”平行论坛在北京举办。 “乡村女性经济赋能的公益探索与实践”平行论坛发布了《中国乡村女性经济赋能研究报告》,报告对中国公益领域乡村女性经济赋能的行动策略与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中国公益领域乡村女性经济赋能行动多以职业技能培训为切入点,辅以小额资金支持,从多个方面提升女性就业创业技能和自信心,增加女性经济收入,降低产生心理问题的风险,促进女性社会地位提升。 “全国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痛点及公益帮扶模式探索”平行论坛发布了《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报告调查结果揭示了乡村儿童的基本心理状况、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和留守儿童的基本心理状况。结合对教师、家长等相关群体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结果,报告对解决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六项建议。 “全国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痛点及公益帮扶模式探索”平行论坛在广州举办。 基金会敢于直面社会问题,源自对自身使命和价值观的坚守。据浙江国富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杨沅泽观察,在多地伴侣动物被曝“无害化处置”后,它基金迅速行动,体现了一家基金会的责任与担当。 基金会救灾协调会总干事谢静回顾了中国基金会自2008年来的救灾工作,基金会参与救灾模式从单打独斗发展到协同响应,从属地救灾发展到联合救灾,从单纯的紧急救援转到了全领域灾害风险管理,救灾项目从“给予”式向受益人“参与式”“合作式”多重模式发展。 福特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高倩倩对基金会的使命实现有着深刻的理解。她认为基金会的本金、资助款、员工、办公地点、品牌等都是可以用于社会问题解决的资源,通过战略的方法,可以将以上资源充分用于使命的实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向光而行,寻找新语境下的同行者 站在新的发展阶段,个体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政策制度、社会文化和现实条件,将个人理想与机构使命、愿景相结合,共同融入到新的征程中。 在特别对话环节,北京单向街公益基金会发起人许知远在与基金会中心网理事李劲对谈时,表示对未来社会公共空间的发展抱有乐观的心态。许知远认为“只要给予大家充分的时间,就会通向某种结果”。个人适应潮流发生转变的过程,正是对理想主义者的真正考验。不能天然赋予公益一种理想主义,也不能认为做公益天然就有优越性或者更崇高性。经历挫败,要想象怎么在新的社会语境中创造新的、吸引人的表达与行动,寻找到新的同行者。 谈到年轻一代,许知远表示自己没有特别强的代际感。他认为在信息和物质相对富足的环境中成长的年轻一代,起步时的视野更大,将会产生非常杰出的人物,应该对新一代人抱有信心。社会需要给年轻人提供多样的选择,让个体各自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申屠媛艳作为基金会青年领导者的一员,在闭幕主论坛上真切地表达了新一代公益人的呼声。她认为青年公益人应当是一个鲜活的“人”,TA只是千万年轻人中的一个普通人,有着当代年轻人的所有优点与缺点。公益可以是一生的追求,可以是一种爱好,也可以只是一份职业。 “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公益慈善的十八般探索”平行论坛在上海举办。 公益盒子创始人何流从“慈善双城记”的故事出发,指出了慈善资源在富人地区和其他困难地区的分布不平衡的问题,进而引导大家思考“好的慈善”应该不因社会关系远近而决定慈善的优先级。通过“人人平等”和“科学有效”两个原则,慈善能够显著提升生命福祉,用最好的技术手段创造最大价值。 共创共享,放眼基金会行业发展未来 基金会行业与公益慈善领域的公共事务,需要更多力量的参与。只有行业好了,生态好了,每一个个体才会更好。积极参与行业公共事务,本身就是一种公益。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邓国胜在闭幕主论坛的总结演讲中,系统阐释了中国基金会行业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走向,并且给出了基金会行业未来走得又好又快又稳的建议。他强调,基金会在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后,需要进一步增强基金会行业的集体意识和行为,以及利益表达机制。这需要更多的行业平台机构和支持性机构吸引基金会参与行业建设,形成集体行动,真正做到共建共治共享。 邓国胜指出,中国基金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是要走得稳。这需要推动基金会的自律从理念走向行动,需要来自政府、媒体、舆论和第三方评估的他律,需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促进基金会的自律行为和公信力提升。 正如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1年度轮值主席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吴伟在致辞中所真诚表达的,期盼本次年会上各方参与的议题讨论和思想碰撞,能够真正裨益于基金会行业发展的未来十年。 三天的年会交流,充实而短暂,有的老问题再次被拾起,一些新问题开始被注意。然而真正解决具体问题,需要细水长流,做好我们每一天的工作。 相信在所有基金会人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必将持续在基金会行业和公益慈善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事业贡献应有的力量! (完) |
2024-02-20
2021-05-20
2021-05-18
2021-04-22
2021-04-22
© 2012-2019 深圳尚易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Powered by Ceoim !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