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 & 财经
-
长寿时代,做自己人生的CFO
2024-02-20
-
博德维独创新品 - “全透明气膜体育馆”亮
2021-05-20
-
斯凯奇GOWALK以旧换新活动登陆六城,百店联
2021-05-18
-
地球日|百事公司“与蓝同行”携手零售业巨
2021-04-22
-
致力保护环境 盖璞集团将全面淘汰一次性塑
2021-04-22
百响礼炮响彻北京城,建党百年的时刻终于到来。 而百年之前,上海租界林立,炮火连绵,一群年轻人怀着书写新篇章的满腔热血,辗转上海长沙直至嘉兴游船,从国际共产主义到为共产党冠以中国的名字, 这群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人实打实的完成了一次绝无仅有的创业史,这部被重新演绎追溯的创业史叫《1921》。 电影带我们回到1921年的中国,那时没有国泰民安只有民不聊生,那时没有高楼矗立只有租界林立,那时没有繁荣昌盛只有破碎山河。 那时的人们,没有奔向明天的美好期望,只有看不到希望曙光的绝望。 但总有人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挣扎出一条道路,不坐以待毙也不能屈服。 电影《1921》中还原了建党过程中的一段真实历史,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到底要顶着这样的社会环境再造一个新中国,还是等待漫长岁月的社会改良哪怕数千年? 这是长沙的毛泽东与朋友萧子升争论的话题,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可以在三四十年内再造一个新中国,而萧子升却坚持哪怕等1000年,通过社会改良才是正确道路。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了毛泽东的预判是准确的,1928年,北洋军阀的混乱统治被推翻,1949年新中国建立,再造一个新中国仅仅用了28年。 毛泽东和建党的这帮年轻人,在目标面前没有任何犹豫和退缩,不等待,不拘于眼前的困顿,着眼于未来,抢占先机,敏锐洞察发展动向,他们的预见性和感知力决定了他们能够在这场斗争中发现最合适中国发展道路的一个机会。 在毛泽东身上我们看到一个企业家所具备的预见性和感知力,但1921建党的是一群年轻人,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特性,而真正建立起一个企业,靠的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志同道合的一群人。 合作共赢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人能够单打独斗,创业之初必定是相互帮扶。在《1921》中,李达与毛泽东这对好友便是如此。 李达一直为湖南提供杂志,却从未收到过费用,毛泽东手头拮据只拿得出一张欠条,而李达笑着撕掉那张欠条。 他说:新公司要开张了。 是啊,新公司开张,大家为着的是同一个方向与目标,又何必计较眼前的这点呢? 在电影中毛泽东和李达的交际仿佛并不多,但在后来,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毛泽东写给李达一封信,“吾兄乃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盼兄速来参与经营。” 这样的前后呼应何不让人热泪盈眶呢? 相互信任才能成就整个团队,这家开张的新公司,就是在这样的相互帮助信任之下,才成就了一部绝无仅有的创业史。 在中国共产党这部红色创业史中,有太多地方可圈可点,可供后来的企业家们学习。 《1921》呈现的只是那一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故事,而我们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创业史,震撼只多不少。 这支仅有13人的创业团队,没有原始资金,更别谈资源,可就是这样的一支团队,摸爬滚打百年,持续运作,蒸蒸日上。 从13人走到近亿人,从零资本走到综合实力稳居世界第二,这何尝不是一个奇迹? 走过百年而经久不衰,坚持、实力当然不容小觑,可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要求。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只有不忘初心,时刻回望来时路,才能感知今日之乐当属来之不易,才能真正珍惜,坚守“企业发展”。 《1921》里有太多细节值得被重现、被记住,电影会结束,但精神仍在传承,电影会落幕,但这部创业史仍在创造奇迹。 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刻,每个创业者心中都能打开一扇窗,窗外光芒万丈,前途不可丈量。 |
2024-02-20
2021-05-20
2021-05-18
2021-04-22
2021-04-22
© 2012-2019 深圳尚易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Powered by Ceoim !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