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同学推荐的新能源投资项目,两年后能赚一倍”,张大伯是一位年近7旬的退休职工,从去年以来,他就铁了心要把一生的积蓄投到这个项目中,家人怎么劝他也不听。 像张大伯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不在少数,他们在梦想发大财的同时,忽视了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风险和收益成正比,给你高收益诱惑的产品,也很有可能让你本金全无。 回顾近年来被割的几茬韭菜,无论是股灾、ICO,还是P2P、高息理财,投资者对高收益的追捧,都是触雷最重要的原因,骗子们一次次轻松收割了我们辛苦的血汗钱。正如郭树清苦口婆心所说的,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就要做好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但是,我们并没有听进去。骗子之所以能屡屡得逞,就是抓住了老百姓企图轻松赚大钱的心理,在这种骗局中,老年人更容易上套,因为他们的收入单一,当看到骗局时,往往更容易孤注一掷,也因此成为了围猎的对象。 老年人抗风险能力差,风险偏好本应较低,但是今天,他们很多买的却是风险最高的产品,像张大伯这样的,都不算是买产品了,而是被骗。 因此,放眼全球,所有的金融监管机构都会要求,金融机构在向客户卖金融产品时,一定要做KYC(了解你的客户)和KYP(了解你的产品),只有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才能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给投资者带来真正的价值。 所以,今天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个理财经理,他卖你产品前,不问你的风险偏好,不考虑你的风险承受能力,那他就一定就是在耍流氓。 当然,骗子就更不会做这些了。 现实生活中,更多的老百姓,除了买房子、存银行、炒股票的之外,大部分会把钱交给各种类型的资产管理机构去打理。过去的几年间,银行理财、信托产品、私募基金、P2P等成为了老百姓最热衷的投资品。
特别是银行理财,它已经成为资管行业中体量最大的一部分。所有买银行理财的老百姓都会预期,只要产品是在银行买的,就一定会保兑付,而银行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在这种“刚性兑付”的保障下,银行理财的规模迅速螺旋形上升,截至2017年末已达30万亿元。 如果究其根源,这30万亿元的银行理财资金,很大一部分都投在规避监管的“非标”资产上,而你知道,“非标”资产基本投的就是房地产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为了规避监管,金融体系的层层嵌套,让房地产融资成本不断上升,而这一切又都会转嫁到房价上。 理财资金→刚性兑付→非标资产,这个链条让老百姓的钱,在兜兜转转之后,又都进入了房地产。这种严重扭曲的资源配给机制,在催生了一个自我膨胀的房地产业的同时,对其他实体产业融资产生了极大的挤出效应。金融体系风险被不断积聚,实体经济的结构转型积重难返。 在M2增速下降、去杠杆的大形势下,不断吹大资产泡沫的游戏终归会结束,泡沫破裂之际,投资者也将蒙受损失。 打破刚兑必须提上议事日程。 2018年4月底,资管行业纲领性文件《资管新规》出台,《资管新规》对资管业务做了明确的规定,旨在打破隐性刚兑,引导资管行业回归本源。 但是打破刚兑动摇了资管行业过去的压舱石。未来,老百姓买的理财产品都将是净值型产品,金融机构再也不被允许对资管产品承担隐性担保的责任。失去了“刚性兑付”这个护身符,资管行业将何去何从?破局的关键点在哪里? 最近,平安集团副首席风险官杨峻在他的新书,《资管新时代:投资者适当性理论与实践》中,就此问题进行了集中的阐述。在他看来,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是打破目前资管行业“刚性兑付”顽疾的关键。 “构建完善而有效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不仅是投资者在打破刚兑后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必要条件,更是资管机构提升资金与资产匹配能力、培育自身竞争核心力的关键因素”,杨峻在传统金融和Fintech公司有多年的经验,他在深入思索后如此写道。 按照《资管新规》的定义,资产管理业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金融机构为受托人利益履行诚实信用、勤勉尽责义务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委托人自担投资风险并获得收益。 由以上定义可知,“受人之托、代客理财、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是对资管行业本源最为精准的概括。在杨峻看来,“卖者有责”和“买者自负”具有因果关系,“买者自负”的前提是“卖者有责”,在卖者没有尽责的情况下,要求买者自负是不公平的。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坚持“了解产品(KYP)”和“了解客户(KYC)”,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 。 在整个资管市场从不规范走向规范、金融产品从非标走向标准化、投资者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杨峻基于投资者适当性维度的思考颇具启发意义。 《资管新时代:投资者适当性理论与实践》一书秉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先是剖析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痛点,又在资管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参考国内外理论和制度,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全书分为“新时代背景下投资者适当性的痛点与解决思路”、“投资者适当性概述”、“投资者适当性在相关国家的实践”、“投资者适当性关联制度的分析”、“投资者适当性的平衡关系”、“投资者适当性的完善”等六部分。
杨峻指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投资者评估、产品风险评估、产品风险与投资者的适配、信息披露、投资者教育”五个方面的内容。
值得欣慰的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给精准KYP和KYC带来了新的希望。作为国内最早的金融科技“探路者”之一,平安集团及旗下陆金所将传统金融风控技术与新科技进行有机融合,借助科技赋能提升投资者适当性体系的管理效率和效果,从而实现资产和资金的精准匹配,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目前已见成效。 基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的有效构建,以及其他相关机制的配合,未来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一定将重回初心,再创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