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3-3-1 13:24:51

十年艰辛在青蛙,事业功成数百万身家

  在四川省绵竹市养殖界,刘春军被行中人誉为“青蛙王子”。他经十余年沉浮跌宕矢志不移,靠养殖野生青蛙赚取到数百万元利润。
  认准了的事业绝不言放弃
  1995年,当刘春军决定以养殖青蛙去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时,第一个反对的竟是他的妻子。
  这可以理解。当时,刘春军已是技艺纯熟的电器维修工,自从高中毕业后他就干这一行,虽然没有一夜暴富的可能,但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足以确保,何必转行去冒不知收获几何的风险!
  但刘春军有自己的想法。自从在一次聚餐中得知青蛙已经成了颇受高消费群体青睐的美食,每公斤的价格高达五六十元时,他就感觉出了养殖青蛙的经济前景——一方面,青蛙因捕食害虫有益环境受政府大力保护,严禁捕捉;另一方面,人们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又四处寻觅青蛙以大快朵颐。消解这个矛盾惟有发展青蛙的人工养殖。只要人们不把青蛙从美食谱中剔除,人工养殖的青蛙就不愁没有市场。刘春军认定了这是值得去经营一番的创业项目。他一时说服不了妻子,便来个先斩后奏,悄悄在离家一公里外的一个水库边上租了5亩地,请人挖好了池子,然后兴冲冲地跑到一个搞养殖的朋友家里请教有关技术。
  三天之后回到自己的工地时,整个场子已变成了一片平地。是他的妻子找人填上的。刘春军一边复建被填平的养殖池,一边搬出自己的婶娘去劝妻子。
  破解成本难题,收获首次成功
  进入养殖阶段,很多困难让刘春军始料未及,首要解决的是饵料问题。蛙类的眼睛有个特点就是只能看见“运动”的东西,它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分成五类,一类只对颜色起反应,另外四类只对运动目标的某个特征起反应,所以吃活食是青蛙的本能。这给刚刚尝试养蛙的刘春军出了个难题。虽然天上飞的、地下爬的昆虫很多,但在野生状态下是靠青蛙自己去觅食,现在如此大批量养殖,上哪里去弄那么多的活虫呀?
  刘春军最早选择的是已广泛应用于养殖行业的黄粉虫,在他的努力下,黄粉虫养得不错,青蛙也挺喜欢这种饵料。可是总是喂饲黄粉虫成本太高,因为黄粉虫必须用麦麸来养,一般三公斤麦麸、一公斤青菜才能产出一公斤黄粉虫,也就是养殖一公斤黄粉虫至少要4元钱,而一公斤成品蛙一般需要三公斤黄粉虫,这样算来一公斤成品蛙光是饲料成本就得12元。黄粉虫这么个吃法,等于在吃钱。整整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刘春军亏损了十万元。他意识到必须将青蛙的饵料进行改进,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可是不养黄粉虫,又让青蛙吃什么呢,为了尽快找到一种成本低的替代品,刘春军整日冥思苦想。
  有一天,天气闷热,气压低,家里的灯光周围聚集了很多飞虫,看到这个情形,刘春军有了主意。他在自家的蛙池上吊起节能灯泡,效果让他喜出望外——漆黑的夜色中,一盏灯似乎成了指示路标,飞虫争先恐后地飞过去,青蛙一抓一个准,饵料大幅度节省了。
  可是灯光诱虫只能在晚上进行,而且有季节性,夏天一过,飞虫就少了,而秋天及以后,青蛙还是张着嘴要吃的,那么怎么解决呢?刘春军把目光重又投向人工养虫,这次他看中的是蚯蚓和蝇蛆。经过和养牛场老板的协商,奶牛排泄的粪便成了他养虫的原材料。与黄粉虫需要麦麸相比,繁殖蚯蚓与蝇蛆就不需要什么成本了,因为养牛场的牛粪通常都当作废物处理,刘春军只是花点人工把它拉回来就可以了。而且用粪便养蚯蚓、养蝇蛆,没有太多的技术要求。
  就这样双管齐下,刘春军养殖青蛙的成本降了下来,只有以前的30%-50%。他又趁势而上养殖黄鳝,一下就赚到了30余万元。
  愈挫愈坚,敢为人先再创成功
  天有不测风云,1999年7月的一天,一场无情的大雨把他的养殖场冲垮了,没有给他留下一只青蛙,一条黄鳝。前几年赚的钱,刘春军已用于扩大养殖场的规模,这回,他实在没资金恢复养殖场的生产。一家公司得知他养殖技术好,便请他去负责技术指导兼项目经理。这样干了近4年,刘春军的创业志向始终不变。2003年6月,他离开了公司,带着6000元积蓄,开始第二次创业。他租下一间废弃的学校,交上两年的房租费3600元,身上只剩下2400元。
  要靠这点钱东山再起确实几近神话,但刘春军已脸有递进发展的策略:从低成本低投入的蚯蚓、蝇蛆养殖入手,以此积聚资金,等有了一定的资金之后,再把养蛙发展起来。为了节省每一分钱投入生产,刘春军的日子过得十分窘迫。2004年的春节,别人是买年货,喝酒吃肉,他却吃了一个半月的青菜和泡菜。
  凭着一股韧劲,赁借养殖蚯蚓、蝇蛆积累的资金,他终于再度投入到青蛙的人工养殖中去,并很快就恢复了元气。
  刘春军继续研究降低养蛙的成本,着重解决青蛙春秋两季活食缺少的难题,实施一个驯化试验计划,即通过驯化,改变青蛙的食饵习惯。
  他先用最便宜的猪下水来作替代饵料试验。将猪心肺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放在塑料薄膜上。见吃惯了活食的青蛙不为所动,刘春军就用一个小棒轻轻拨动,一边观察青蛙的反应,结果青蛙还真就吃了,而且吃得还津津有味。刘春军进一步琢磨:人家养殖甲鱼、乌龟、鲤鱼都能用复合饲料,不仅节约成本,而且营养丰富,那么可不可以制作一种青蛙专用的复合饲料呢?他根据青蛙所需的营养物质组合搭配,加工出一种复合性颗粒饲料,对青蛙进行喂饲试验。
  他知道,如将颗粒饲料直接撒在料台上,青蛙是不会吃的,因为饲料不会动青蛙也就看不见。他采取的办法是针对青蛙专吃活食的习性,先在料台上放一大堆蝇蛆,然后再放一小部分颗料饲料。因为蛆虫会在饲料台上一刻不停地钻爬,形状酷似蛆虫的饲料也会被蝇蛆带着动起来,青蛙看见了,就会将其当作活饵吃下去。刘春军给这种方法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以动带静”。
  试验结果表明,青蛙刚开始吃颗料饲料的时候,觉得不合胃口,经常是吐掉的比吃掉的多,等到时间长了,就适应了很多。随着青蛙慢慢习惯了颗粒饲料,刘春军趁热打铁,一点点调整活饵和颗料饲料的配比,不断加大颗粒饲料的量,减少活饵的投放。
  攻克了青蛙吃颗粒饲料这一难关,刘春军的思路进一步拓展——从它们的“幼儿”抓起,他另辟蹊径打起了蝌蚪的主意。
  青蛙是两栖动物,当蝌蚪长到60天的时候就开始“变态”,一旦上岸它就需要吃活性饵料。刘春军尝试着在这一阶段尽量少让它们接触活饵,多接触颗粒饲料,这样刚刚形成的食肉特性就比较容易被驯化过来。这一试验取得实效,极大降低了成本。
  如今,刘春军的青蛙除了每天吃一定量的活饵,还会适当地吃一些营养搭配科学的颗粒饲料,成本大大降低了,而青蛙却长得又快又好。
  刘春军凭借敢为人先的闯劲,把青蛙养殖业越搞越大。至今,他已创造了数百万元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人生事业的飞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十年艰辛在青蛙,事业功成数百万身家